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重磅!教育部发话:继续清理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发布时间: 2018-02-24 18:46:03  
分享到:

 

昨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

 

通知透露中考命题方向将更重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轻记忆和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中考加分也将继续“缩水”:继续清理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要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执行。

 

 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 

 

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

 

各地要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社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确保公平和就近入学原则,并从当地实际出发,为每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科学划定服务片区范围。

 

在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一般实行单校划片;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统筹考虑过去片区划分和生源分布等情况,积极稳慎推进多校划片,促进教育公平。

 

要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积极稳妥推进所有地市、县(区)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重点大城市等已有工作基础的地区要进一步巩固提高免试就近入学水平。

 

努力保障入学机会均等

 

各地要积极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学规则

 

小学入学一般采取登记入学,初中入学一般采取登记或对口直升方式入学,实行多校划片的地区小学、初中可采取随机派位方式入学,保障入学机会公平。

 

实行小升初对口直升的,要按照强弱结合原则合理配对初中和小学学校。

 

实行学区制管理的地方,要合理划分学区范围,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学区,确保各学区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大致均衡。

 

要结合实际,采取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对于有空余学位的公办热点学校和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民办学校,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可以引导学校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

 

对于新入学的义务教育学生,要按照随机派位方式均衡编班。

 

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加强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管理 

 

改进招生管理工作

 

各地要完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编制,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合理确定普通高中招生总体规模,根据各校办学条件、核定的办学规模确定每所普通高中具体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

 

要进一步明确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范围、招生时间,严格控制跨地市、县区招生的学校数量。

 

依法规范民办普通高中招生行为,根据核定的招生计划和确定的招生范围加强监管。坚决制止违规跨区域争抢生源、“掐尖”招生行为。

 

要严格规范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自主招生一般安排在中考后进行,并严格控制比例。

 

继续清理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要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执行。

 

加强命题考务管理

 

各地要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中考考试内容范围,研制招生考试试题,切实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发展素质教育。

 

要完善考务管理规章制度和保密措施,认真做好试卷命题、运送、保管和阅卷等环节工作,确保试题试卷安全、阅卷评分客观公正。

 

要细化考务人员的职责,加强对考务人员的警示教育和业务培训。

 

要加强考场巡视巡查,严肃考风考纪,维护正常的考场秩序,及时处置和报告考试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严格落实“十项严禁”纪律 

 

严禁无计划、超计划、组织招生,招生结束后,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

 

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

 

严禁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生源;

 

严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

 

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

 

严禁任何学校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

 

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

 

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任何名义的重点班、快慢班;

 

严禁初高中学校对学生进行中高考成绩排名、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教育行政部门也不得对学校中高考情况进行排名,以及向学校提供非本校的中高考成绩数据;

 

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

分享到: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软件园F区8#
版权所有 福建永睿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2023014895号-1 闽ICP备2023014895号-2